關於創辦人

專欄文章

 

百仁薈萃:天堂與地獄

太陽報

一九八五年十二月,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立。同年十一月,深圳經濟特區開始建設首個具特區特色的旅遊產業區「華僑城」,亦成為「深圳速度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。那一年,香港的人均GDP為六千六百多美元,深圳則為一千六百多美元。


三十年過去了,香港與深圳不斷是國際間作比較的兩個重要城市。前不久,中國社科院公布的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,香港過去連續十二年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第一的美名被深圳超越。首次進佔榜首的深圳,報告中則形容是由「山寨之都」蛻變成「創新之都」。報告更警告,內地多個自貿區正不斷發展,香港有被邊緣化風險,建議香港須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廣東及深圳的合作。這改變昭示着,香港如不欲一再墮後,加快經濟轉型是必須的!


八十年代,香港人謔稱內地人為「阿燦」;時至今日,香港人反被內地人稱為「港燦」。沙士令香港一蹶不振之際,港人對中央放寬個人遊曾經搖旗吶喊,但近年已演變成示威遊行反個人遊不斷。由天堂到地獄,由財神變所謂「蝗蟲」,不過是區區十年間的變化。


據一四年資料顯示,香港的人均GDP為三萬七千美元,約是八五年的六倍;而深圳呢?則由八五年的一千六百多美元躍升十五倍至二萬四千多美元。專家指出,香港「守成有餘,創新不足」,是跟內地差距逐漸縮小的主因;面對內地自貿區興起,更有被邊緣化的風險。香港該如何面對經濟及社會問題,並繼續爭取內地的支持?繼續「逢中必反」,為向前邁步製造重重關卡?抑或理性平和地尋求共識?這將是香港未來的重大挑戰。


陳寧寧 百仁基金副主席

 

專欄文章

日期
標題
傳媒